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課程簡介
人際時代的關鍵修煉: 溝通力的優化指南

本課程為直播線上課程
日期為:9/8、9/15、9/22、9/29 (週一)
晚上 19:00 - 22:00
連續四週的直播線上課程
🌟課程介紹
在這個說話越來越多、真正理解卻越來越少的時代,溝通不再只是「說得好」,而是「聽得懂」。
這門課設計的初衷,是為了陪伴你回到溝通的本質——從理解開始,從關係出發。 我們相信,真正有力量的溝通,不是讓人輸,而是讓人靠近;不是贏得對話,而是留下對話的可能。
課程透過生活化的情境案例、溫和實作與彼此回饋,幫助你看見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慣性、卡點與潛在的選擇,練習一種更清楚、更溫柔、更有界線的溝通方式。
無論你是在工作中常常被誤解、在關係裡總是話說出口卻事與願違,或是你想更穩定地靠近他人,同時也好好照顧自己,這門課都會是你值得停下腳步,重新整修人際能力的開始。
⠀
🔶🔷🔶🔷🔶🔷
⠀
🧭 課程架構
9/8第一堂課
【打開溝通的入口:從傾聽開始,重建理解與連結】
🪴 單元一|從生活開始:溝通的誤解與理解(1.5 小時)
認識日常常見的溝通困境與背後的誤會根源 學習傾聽、共情、回應三大核心技巧的運作方式 案例練習:如何回應抱怨、情緒、困難的傾訴者
🎯 單元目標:建立溝通核心概念,讓學員初步辨識並理解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盲點與慣性反應。
🪴 單元二|傾聽的藝術:聽見話語背後的需要(1.5 小時)
練習傾聽四層次:內容、意圖、情緒、歷程 操作 RISSSSC 傾聽技巧:語氣、肢體語言、提問方式 辨識並調整常見傾聽地雷:插話、評價、轉移焦點
🎯 單元目標:提升學員傾聽敏感度與實際應用能力,幫助學員將「聽見」轉化為「真正理解」。
9/15第二堂課
🪴 單元三|衝突中的溝通力1:冷靜、界線與安撫(1.5 小時)
認識「容納之窗」與高情緒狀態的自我調節技巧 練習設立溫柔而清晰的界線,穩住自己不被情緒帶走 案例練習:面對情緒爆發、失控或冷處理時的有效回應
🎯 單元目標:幫助學員學會在關係緊張時不被情緒捲入,建立情緒自我照顧與穩定溝通的能力。
🪴 單元四|衝突中的溝通力2:影響衝突處理的因素(1.5 小時)
影響衝突處理的因素解析 情緒理論與衝突處理的關係 面對「不配合」對象時的進退選擇與溝通態度
🎯 單元目標:協助學員深入理解衝突歷程與對自己與關係的影響。
9/22第三堂課⠀
【穿越沉默與風暴:說進心裡的回應練習】
🪴 單元五|那些讓我們說不動的人,到底怎麼了?(1.5 小時)
冷漠型、爆炸型、逃避型等「難溝通對象」的理解與分類 從心理防衛與依附風格看見他們背後的情緒邏輯 小組討論:若我是他,我可能在擔心什麼?
🎯 單元目標:讓學員能放下標籤與批評,用同理眼光理解難溝通對象的行為與背後動機。
🪴 單元六|回應的力量:讓人感覺你聽懂了(1.5 小時)
學習讓人「被理解」的四層回應架構:情緒、立場、需要、關係 案例演練:比較不同語氣與回應造成的效果差異 撰寫個人常用的回應語句,建立語言庫
🎯 單元目標:幫助學員掌握高品質對話的關鍵,並能運用語言讓他人放下防衛、重建連結。
9/29第四堂課⠀
🪴 單元七|穩住自己,是一種溝通的準備姿態(1.5 小時)
深化「容納之窗」自我觀察與調節技巧 三步驟自我安頓法(呼吸・感覺・界線語) 練習清楚說出拒絕、延遲或暫停,不帶攻擊也不過度討好 製作「容納之窗恢復卡」與「界線語言資源庫」
🎯 單元目標:讓學員在人際壓力場中能自我照顧、設定界線,維持內在穩定與對話空間。
🪴 單元八|整合與風格養成:說進心裡的對話練習(1.5 小時)
整合八單元學習,建立個人溝通風格 模擬三種溝通困難情境進行角色扮演 書寫與分享:「我想帶回日常的一句話/一個改變」
🎯 單元目標:協助學員整合學習成果,明確找到自己在溝通中的姿態與新選擇,實踐持續成長的路徑。
⠀
🔶🔷🔶🔷🔶🔷
⠀
✨ 課程特色
💭溫和專業的引導:由執業多年的諮商心理師設計與帶領,溫柔而具結構性
💭案例導向、貼近真實:每一段練習都來自生活情境,當下就能實用
💭高互動、低壓力:角色扮演與小組練習在安全空間中進行,陪伴彼此練習與轉化
⠀
🔶🔷🔶🔷🔶🔷
⠀
🌈 預期收穫
💭增進理解他人與表達自我的能力
💭學會設立界線而不傷害關係,建立有溫度的說話方式
💭提升高情緒溝通的穩定度與調節力
💭為自己與他人創造溫和、有效、有選擇的對話空間
💭形成屬於自己的回應風格,在關係裡更穩定、更自由
⠀
🔶🔷🔶🔷🔶🔷
⠀
🕘課程日期時間
日期:9/8、9/15、9/22、9/29 (每週一)
時間:19:00 - 22:00
回看機制:每堂課後會寄發email提供觀看網址,無限次數回看30天
ZOOM線上直播課程
🔶🔷🔶🔷🔶🔷
**如本課程報名人數不達5人,則取消課程授課
**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、變更、課程解釋及取消本課程之權利
課程要點
把「聽得懂」變成你的人際優勢:大多數人只學過怎麼表達,卻沒學過怎麼真正地「聽」。這堂課教你用心理學的視角去傾聽——不只是聽內容,更聽得懂情緒、需要與沒說出口的訊息。
說話有界線,也有溫度:在關係裡保持清楚,是一種責任;在情緒中說得溫柔,是一種力量。你會學會如何說「不」而不讓關係崩壞,如何在混亂、情緒化、甚至失控的對話中,穩定自己,說出更有影響力的話。
看見問題背後的「關係盲點」:多數人把溝通卡關當作語言問題,其實是沒理解彼此的「內在地圖」。課程教你辨識互動模式,釐清誤會真正發生在哪,走出一再重演的誤解與衝突循環。
理解難溝通對象背後的心理動力:從冷漠型、爆炸型到逃避型,我們都曾面對過「說什麼都沒用」的人。你將學會用依附理論與情緒防衛的觀點看人,看見行為背後的恐懼與需求,從而設計出讓對話能繼續、不再硬碰硬的回應方式。
打造屬於自己的對話風格與應對工具:這不是一堂背誦「金句」的話術課,而是一場語感與自我風格的培養歷程。你會帶走一份語言練習庫、情緒回穩小卡與界線語典,讓你在人際溝通中更有信心、有選擇,也更自在。
關於講師
常見問題
